长清洞真观 [山东]

16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共计 1295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
长清洞真观
山东长清洞真观:

 

  1. 历史起源
    • 洞真观始建于金代泰和年间(1201 – 1208 年),由全真教道士丘志园、范志明创建。不过也有说法是传为金代道士崔真静在此修道时所建。
    • 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多次受到帝王敕封,地位不断提高。金代金世宗赦封道观为“万寿之院”,金宣宗赦封其为“洞真观”;元代被封为“护国神虚宫”;明神宗朱翊钧封其母后“九莲菩萨”,并在此为其母建宫殿,赦封此观为“保国隆寿宫”。
  2. 建筑格局
    • 整体布局 :洞真观坐北朝南,依山就势。现存古建筑有影壁、木牌坊、玉皇殿及东西配殿、碧霞宫、隆寿宫石牌坊、三元殿遗址等。
    • 重要建筑
      • 木牌坊 :为元代遗物,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,是洞真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。
      • 玉皇殿 :始建于元代,是观内的主要建筑之一,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。其东西两侧配有龙王殿和虎神殿。
      • 隆寿宫石牌坊 :明代所建,雕刻精美,气势恢宏,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工艺和艺术水平。
      • 三元殿 :始建于元代,内祭三宫大帝。
    • 附属景观 :观内有一株古银杏,腰围 6.5 米,高约 30 米,传为金代建观时所植;还有清泠泉,常年泉水叮咚,泉上建亭,名清泠亭,因在志仙峰前,又名志仙亭。
  3. 特色
    • 建筑风格特色 :融合了元、明两代的建筑风格,既有元代建筑的雄浑质朴,又有明代建筑的精细华丽。建筑结构严谨,布局合理,体现了道教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美学价值。例如木牌坊的造型古朴典雅,雕刻工艺精湛;玉皇殿的屋顶坡度较大,出檐深远,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。
    • 文化融合特色 :从碑刻中崔先生画像所体现的“儒、释、道”三教合一的追求,可以看出洞真观在文化上具有融合的特点。这种三教融合的现象在金元时期的宗教文化中较为常见,洞真观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体现。
  4. 宗教地位
    • 洞真观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,是山东地区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。金元时期,道教兴盛,五峰山被列为道教名山,而洞真观作为五峰山的重要道观,吸引了众多道士和信徒前来修行和朝拜。
    • 在明清时期,由于得到皇帝的敕封和重视,洞真观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,成为当时道教文化的重要传播中心之一。其宗教地位不仅体现在对当地道教信仰的影响上,还对周边地区的道教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  5. 文化活动
    • 在道教节日,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、二月十五太上老君圣诞等,洞真观会举行盛大的法会活动。道士们会进行诵经、礼拜、祈福等仪式,信众们也会前来参加,祈求平安健康、万事如意。
    • 定期举办道教文化讲座和交流活动,邀请道教专家、学者和道长讲解道教经典、教义和修行方法,促进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。
  6. 保护情况
    • 1989 年以来,当地政府先后维修了洞真观的木牌坊、志仙亭、玉皇殿、龙王庙、虎神庙等建筑。
    • 2006 年 12 月 7 日,洞真观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。
  7.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
    • 碑刻中《崔先生像赞碑》的正面有金元文学家元好问、刘祁、杜仁杰像赞各一,书体分籀、篆、隶三种,背面是杜仁杰撰文、高寿羽书写的《真静崔先生小传》,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文人对洞真观以及崔先生的尊重和赞誉。
    • 由于洞真观历史悠久、地位重要,在历代的方志、碑刻等文献中都有相关的记载和评价,这些文献资料对于研究洞真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
post-qrcode
 0
评论(没有评论)